泉州产业:新材料
新材料
01
发展基础
Development basis
泉州新材料产业发展增势强劲
上游原材料有千亿石化产业作支撑,已打造从炼油到化纤原料、塑料橡胶制品、轻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下游有万亿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应用场景十分广阔。
化纤原料
塑料橡胶制品
轻工
综合实力
comprehensive strength
2019年产值达650亿元,已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主要集中在先进高分子材料、
先进纺织材料、光电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
并聚集一批高端科研平台。
产业产值
the output valve of industry
2019年产值达650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5家):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应用化学研究所、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黎明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校科研院所(5家):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应用化学研究所、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黎明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02
发展方向
development direction
至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打造国家级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
化工新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膜等先进高分子材料。
纺织新材料
重点发展绿色可降解纤维、功能性纺织面料、石墨烯改性等功能纤维。
新型建筑材料
重点发展人造石英板材、环保及功能涂料、新型墙材、建筑结构件、新型管材等产业项目。
半导体材料
重点发展硅晶圆、基板、化合物半导体等基体材料,引进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溅射靶材等制造材料,引进引线框架等封装材料。
高性能陶瓷材料
重点发展特种陶瓷材料、氧化锆陶瓷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和高端陶瓷电容器等。
石墨烯材料
重点开展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电池材料、特种防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03
人才概况
Talent profile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
30.2%
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
20.5%
其中一二层次人才占比
10.99%
04
专家情况
Expert situation
骆耿耿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毕业于厦门大学,随后留学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近年来主要从事光电材料、
新能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独立工作以来作为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Chem. Soc. Rev., Chem. Commun.,
Chem.-Eur. J., Nanoscale, 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60篇,
获得厦门市专利二等奖、泉州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励。
陈登龙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院长
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天然产物、生物能源、环境修复、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医用材料、纳米纤维、胶粘剂与塑料助剂等产品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30多件。管理统筹泉港石化研究院的行政事务和科学研发工作,带领研究院承担各级政府科技项目100多项、申请专利100多件(其中授权60多件),获批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泉州市A类新型研发机构等荣誉,是福建省合成树脂功能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福建省协同创新院先进高分子材料分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及运营保护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或创新载体的负责人。
戴劲草
华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无机固态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持或参加2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JACS》、
《InorgChem》、《ChemCommun》等国内外著名核心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1篇SCI论文被美国化学会《InorgChem》编辑部在2007年列为十年(1997-2007)最高引用率25篇论文榜,
部分工作被《Molecule-Based Materials—The Structural Network Approach》
教科书引作拓朴化合物新范例,1项成果获2005年福建省科技一等奖。
杨大鹏
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与利用、农林及海洋产物加工与转化。主要兴趣集中在利用纳米技术进行生物质资源的改性和研究在工农业领域应用。发表SCI论文105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转让2项(41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教育卫生联合攻关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总金额250.0万)。是中国肿瘤协会纳米分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厦门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柔性功能材料)学术委员会成员。获2020年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侯琳熙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毕业于浙江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获工学博士。
中国石化联合会电子化学品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专用化学品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代理主任。
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材料及其在电子专用化学品的设计和合成研究,
在新型显示聚醚类湿电子化学品领域成功替代法国法柏、日本横滨、德国汉高等国外产品,
在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知名企业实现国产化替代。
作为负责人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1项区域重点),6项省部级项目和30余项横向项目。
SCI论文11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70余件,授权专利发明专利40余件;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郑玉婴
福州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嘉锡学者”特聘教授。
从事化工、化学、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福建省功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功能材料技术开发基地主任、
福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福建省功能材料行业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主持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主持开发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4项;
主持的发明专利成果获全国发明展览会的金奖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5件,授权美国发明专利5件;
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省产品地方标准2项;出版专著12部、教材3本、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其中155余篇被SCI、EI收录。培养博士生19名,硕士生100余名。
罗学涛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厦门市电子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累计发表SCI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宁夏东西部合作项目及企业委托产学研项目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2019年度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和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2020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奖)。
王文琪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院长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兼副院长,中轻检验认证(晋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正高级工程师。兼任国家皮革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兼副主任,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皮革机械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商务部进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皮革及其制品)主任,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军民两用产业发展战略联盟理事长,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运动鞋专业工作组组长,陕西科技大学校外导师,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理事。主持或参与省市项目近20项,授权专利10余项、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近10项,科技论文10余篇。
卓东贤
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3D打印光敏树脂、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和高性能胶粘剂等高端专用精细化学品的研究。
提出了爆裂法制备石墨烯的新技术,解决了石墨烯在环氧富锌底漆中的分散与形态控制难题,
开发出面向海洋工程装备的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开发了面向大功率LED器件的高导热透明有机硅胶、
太阳能背板的回收与再利用、柔性3D打印光敏树脂等。在 ACS SCE等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42篇;
申请专利86件,已授权36件。2021年获十六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2020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6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2)。
苏子生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曾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及其发光显示、光伏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05
产业人才需求
talent demand
至2025年,人才缺口预计约1.4万人
主要涉及领域
材料科学等。
重点需求岗位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照明、关键电子材料及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材料工程,陶瓷配方设计,瓷土配方运用,纺织材料研究等。
咨询服务热线
泉州市科技局:0595-2257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