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企业风采 | 南安市能源工贸集团
2025-02-13 11:22:36

南安市能源工贸集团组建于2020年8月,整合南安市贸工农国投公司、南安市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安市粮食购销公司3家市属国企搭建涵盖产城开发、金融贸易、医药健康、智慧能源、资产运营、公用事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集团拥有员工500多人,资产规模达410亿元,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级,拥有全资子公司25家,对外投资控股企业17家、参股企业25家,致力于成为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建运管综合服务商。近年来,集团积极打造“雁阵工程”,通过培强“头雁”、培育“雏雁”、培优“群雁”,形成“‘头雁’领航、‘雏雁’成长、‘群雁’齐飞”的人才发展格局,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培强“头雁”,提升领航能力。集团将中层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理论学习、选拔机制改革和轮岗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的能力,发挥示范领航效应,带动“雁阵齐飞”。一是延伸“学习链”。将集团本部中层干部纳入“第一议题”学习队伍,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新部署新要求等,做到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学懂弄通、融会贯通。联合官桥镇首创“国企+乡镇”同班学习模式,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举办政企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研修班,为集团所有中层正职干部集体充电。二是搭建“选拔链”。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制定拟任集团中层干部差额考察人选晾晒比拼方案,采取“演讲+答题”“评委打分+观摩团测评”方式,以“竞”促“进”,择优提拔19名优秀年轻人才到中层管理岗位,其中85后占比100%,90后占比53%,95后占比10%,进一步健全“头雁队伍”,厚植内生动力。三是畅通“交流链”。通过轮岗交流,促进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管理能力,2024年共轮岗交流中层领导干部25名,其中同一岗位满五年交流6人,跨企业交流24人,同时安排31名基层干部职工进行轮岗交流,为集团管理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二、培育“雏雁”,激发成长活力。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抓手,通过拓展训练、师徒带教、设立“蓄能班”等打造青年员工成长“助推器”,为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铺路搭桥。一是开展“初任适岗”拓展训练。定期组织新考入员工进行拓展训练,围绕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提升新员工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帮助其尽快融入工作环境。近年来,先后举办“深学筑魂勇担当,蓄能增效建新功”等主题拓展培训活动,共有近100名员工参加活动。二是建立“师徒结对帮带制”。创新新员工培养形式,建立“师徒结对帮带制”,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传帮带”作用,通过“技术攻关型”“技能传授型”“经验传授型”等帮带模式,助力新员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迅速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2023年来已签订“师带徒”协议26对,有效促进新员工成长成才、激发创新创造能力。三是组建青年人才“蓄能班”。出台《优秀年轻人才管理办法》,选拔29名优秀青年人才组建“蓄能班”,通过“组织培训、岗位锻炼、项目历练、课题调研”等措施,常态化、全方位开展“蓄能班”学员培养,目前已有10名“蓄能班”学员得到提拔使用,有效激发优秀青年人才内生动力。

 

 

三、培优“群雁”,凝聚团队合力。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第一要务”,通过培训、练兵、激励等形式,多管齐下打造干部队伍培优机制,凝聚“雁阵齐飞”合力。一是构建分层分类培训机制。设立“蓄能讲堂”,以“内部+外部”“集中+专项”“专业+通用”等方式,邀请专家名师分层分类开展业务技能、管理能力提升等培训,先后举办公文写作、国有企业招标采购规范、新《会计法》《公司法》等专题培训10余场,切实为干部职工成长“充电蓄能”。建立“职工书屋”“好书推荐”等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推动干部职工间的互学互鉴,目前已开展干部讲堂、好书分享活动16期。二是搭建职工实战练兵平台。把实践一线作为雁阵“练兵场”,依托集团承接的市政工程、房建工程、港口工程、片区改造等90多个重点项目,选派年轻干部到项目一线,以片区晾晒比拼,每月通报项目进度,压紧压实专班工作责任。建好跟班学习“练兵场”,先后选派5名干部到政府职能部门跟班学习,形成“政府+国企”双向协同机制,提升员工整体职业素养。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积极探索优化员工薪酬体系,实行集团薪酬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根据总部、各类下属单位的定位、业务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薪酬策略,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制定集团绩效考核办法,打造以工作“量、质、绩”为基础,综合考量价值、难度、贡献等因素的考核体系,将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与绩效刚性挂钩,激发全员创效活力。